69書吧
  1. 69書吧
  2. 都市
  3. 回檔少年時
  4. 第4章 一切都在無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設定

第4章 一切都在無可挽回地走向庸俗(1 / 1)


1989年3月26日,年僅25歲的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身邊帶著四本書:《新舊約全書》、梭羅的《瓦爾登湖》、海雅達爾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說選》。他在遺書中寫道:「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盡管《麵朝大海,春暖花開》在後世傳頌至泛濫,但張雲起相信,他的死預示著一個舊時代的終結,另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火紅的80年代是理想主義的,娛樂的新世紀是消費主義的,那麼功利化、世俗化的90年代應當是實際主義的。用1997年因心髒病突發在45歲辭世的作家王小波的話講,就是「一切都在無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是的,在庸俗的90年代掙錢是主旋律,發家致富是所有中國老百姓的生活主題,但這一點不值得鄙夷和嘲弄,成功主義導向的社會才是一個上行的社會,總之擱這時代沒多少人有興趣談什麼偉大理想,大家夥兒都鉚足了勁兒掙錢呢。

經過一宿的考慮,張雲峰也終於下定了決心,當煙販子掙錢。

整一上午,他都在家裡和弟弟商議當煙販子的事。

張雲起已經謀劃很久,有完整的計劃方案,現在首先要搞定的是運輸的問題,張雲峰就說:「這個沒事,李達老娘病的有點嚴重,都下不來床了,現在在市裡住院,這段時間李達沒空跑車,咱們用他的車,到時候按天多給他一些租金。」

張雲起點頭說可以。

哥倆又商議一番,吃了午飯,便下鄉收烤煙。

目前封陽一帶沒有煙販子,至少張雲起沒遇到過,煙農大多都是自己挑著擔子進城賣煙,偏遠地區的煙農特別不方便,他們賣煙給煙販子的積極性應該比較高,所以他選擇了坐落在偏遠山區的梁家莊。

哥倆在莊裡挨家挨戶詢問,遇到的煙農都沒有賣煙的意思,可能是沒有賣煙給煙販子的經歷,不信任,怕背上倒買倒賣的風險,最後哥倆轉悠了大半個小時,搞得人疲馬倦,才遇到一個有賣煙意向的人,是一個寡居的老頭,嫌麻煩不願意去城裡,問烤煙怎麼個賣法。

張雲峰心裡沒譜。

張雲起就說按照封陽煙草站的標準收購。

老人不信,對張雲起說:「按煙草站的標準你們咋掙錢?」

張雲起笑笑:「煙草站有親戚。」

老人放下煙鍋,帶張雲起哥倆看烤煙:「我這有兩百多斤烤煙,你們定個級。」

挑練烤煙張雲峰是好手,一共243斤烤煙,他分出40斤中部一級,130斤中部二級,50斤上部二級,還有20斤劣質末級煙。

這三類烤煙中,隻有二級烤煙能夠在江川市煙草站提品級拉高價,而一級烤煙和末級烤煙都賺不了錢,張雲峰不想要,他說道:「老大爺,這180斤二級烤煙我全要了。」

老人聽出了張雲峰的言外之意:「一級和末級不要?」

「我們隻收購二級烤煙。」張雲峰性子有點直,直接掏了老底。

老人不樂意:「生意不能這麼做吧,隻收好煙,差煙不要,那我多虧呀。」

張雲起連忙接話道:「出來做生意,就圖個順當,老大爺,這麼著吧,二級煙咱都要了,您那二十斤末級煙算作搭頭,一塊錢一斤,您看中不?」

老人嗬嗬笑道:「你這娃子說話中聽,但作得了數不?」

張雲峰聽出了老人話裡有話,心裡有點不痛快,但想了想也沒說什麼,他相信弟弟這麼做有他的道理,於是把錢結給了老人。

他帶了1700,全部的家當,本來打算還債的,家裡光煤炭和化肥就欠了一大筆錢,老板已經上門催了三四回,但為了販賣烤煙,也隻能繼續厚著臉皮拖了。

把烤煙裝上車後,哥倆離開。

路上,張雲峰把心裡的疑惑說了出來:「雲起,他那末級烤煙拉煙草站賣頂多五毛錢一斤,本來就沒賺頭,咱一塊錢收了,這不是賠本賺吆喝嘛。」

張雲起笑道:「哥,你去買五斤豬肉,人老板也會給你幾兩搭頭呢。那180斤二級煙咱少說能掙100塊,二十斤末級煙頂多虧10塊錢。難不成這買賣還不劃算?」

雲峰仔細一琢磨,還真就是這麼回事,他撓了撓頭說:「我沒念過書,沒啥眼力,不是做生意的料。」

「做生意就這樣,占了大便宜,吃點小虧是應該的。」張雲起扯了根狗尾巴草咬在嘴裡,說時候不早了,咱繼續收煙吧。

梁家莊的莊稼人顯然不是白給的,一方麵熱情好客,沒聊兩句就把你請進家裡好茶好水伺候著,但也鬼精的很,一說到收煙,幾分幾毛的雞零狗碎都要跟你摳掰個一清二白,實在費老勁,一個下午把張雲起給整得明明白白的。

搞到下午六點多,他才把兜裡的錢花完,收了600多斤烤煙回家。

進門的時候,張雲起意外的看見在廚房裡忙活的老媽劉玉鳳,還沒反應過來呢,一個麵黃肌瘦的小蘿莉開著小短腿直接撲到了他的身上。

這是家裡的老五張小小,六歲。

張雲起一問才知道,老媽和老五今天下午省親回來了,她捏著的一顆水果硬糖,像寶貝似的遞到張雲起麵前:「二哥,次,好次,大姐家拿的。」

張雲起很寵愛家裡的老五,把她摟在懷裡說小小吃,吃完了,明兒二哥給你買。

小丫頭高興壞了,摟著張雲起的脖子一個勁地親。

晚飯的時候,老張家很熱鬧。

沒有電視機,夏天又熱,張雲起帶著兩個妹妹把桌子凳子搬到院子裡,一家人在涼爽的葡萄架下吃晚飯,張媽從大姐婆家帶了些米餃回來,韭菜豬肉餡的,把張雲起饞的狂吞口水,這絕對是他重生以來最豐盛的一頓飯。

吃飯的時候,張雲峰把當煙販子的事和張媽說了一遍。

張媽在旁邊聽著也不知道說啥好,現在烤煙都已經收了回來,這個煙販子不當也得當,她就說你們哥倆看著弄吧,能掙錢是好事,安全第一。

飯快吃完的時候,一個女孩咋咋呼呼地跑進了張家院裡,嘴裡喊著張雲起。

張雲起抬眼一看,是他的隔壁鄰居加初中同學張小梅,也就是紀靈的親表姐,長得又矮又胖,上氣不接下氣地說:「你今天怎麼不去學校查成績呀?」

張雲起這才想起來,今天是中考成績公布的日子,但這段時日他心心念念的都是掙錢,根本沒管顧過中考的事,不免有些尷尬:「我忘記了。」

張小梅滿臉無語,這家夥可真是心大:「中考成績已經出來了,你考了625分,是咱們縣的中考狀元!」

張家小院頓時安靜了起來。

然而張雲起並沒有驚喜的感覺,他在重生前就參加了中考,早知道這個結果。

其實這不稀奇,老張家就沒覺得奇怪的,他打小就念書厲害,小學第一,初中第一,從來沒失手過。

沒辦法,他是農村娃,家裡窮,當年大哥為了讓他念書,初中沒畢業就輟學在家務農了,老媽又老是對自己說:不好好念書,就滾回家養豬,老娘供你上個學可不容易!

偏偏因為體質不好和小孩心性,乾農活是他最深惡痛絕的事,所以為了冠冕堂皇的好吃懶做,隻能喪心病狂的啃書。

重生回來,張雲起覺得自己以前挺傻逼的,隻會讀死書,沒靈泛勁兒,縣中考狀元沒讓他有啥成就感,但擋不住家裡人高興,張媽都高興壞了。

她讓張小梅坐下,打了一碗熱騰騰的米餃:「我家那個二球貨連中考成績公布的日子都忘了,還麻煩你跑一趟,剛好今晚家裡吃米餃,小梅你嘗嘗。」

大胖妞張小梅抓起筷子胡吃海塞,留出一點空擋才說:「對了,雲起,你報考了哪個學校?」

春蘭說:「省城的湘華中專!」

誌願是在重生前填的,和前世一樣,張雲起沒有選擇高中,填報了一所中專。張小梅對此很羨慕:「湘華中專很有名氣呀,好多從湘華出來的都是直接進國企單位工作的,不過以雲起的成績,湘華中專也是手拿把攥的事兒。」

春蘭臉上的自豪溢於言表:「那是的,再過幾年,我二哥就是吃公家飯的人了!」

張媽笑嗬嗬地說:「這個二球貨吃嘛嘛香,乾嘛嘛不成,這回總算是給老張家長臉了。」

張雲起給嗆得半死。

我是撿來的吧,有這麼埋汰親兒子的嗎。

當然了,老媽這麼說也不是沒道理,他長這麼大,好像除了考了個中專也沒什麼能拿得出手的光輝事跡,而且那年頭的中專確實很牛逼很吃香,學費便宜,工作包分配,想想後世一個公務員事業編製,多少人顛兒顛兒地趕著上,就曉得那時候的中專生多麼受歡迎。

不過,現在他不想重復這條老路了。

當年自己中專畢業後,被分到了一家國營食品廠,98年食品廠倒閉,下了崗,接著在江湖上闖盪十多年,啥事兒都乾過,擺過地攤開過餐館,看過如雲美女也陪滿腦肥腸的客戶嫖過娼,說起來挺感慨,總之這世上的百態,江湖的苟且,人生的起伏,該經歷過的都經歷過了,隻是沒讀過高中,沒上過大學。算是多年以來的一個遺憾吧。

張雲起心裡也清楚,以他的中考成績,讀個高中問題不大,但他沒心思想這個,他現在隻想著掙錢,早點當土大款,就算當不上,至少也要活的抖擻,就像勵誌書裡寫的,每天起來數一遍口袋裡的鈔票,然後賊心不死地沖向更多的鈔票。

第二天,張雲起淩晨五點就起床了。

雖然很困,但今天要去江川市煙草站賣煙,得趕早,他漱口洗臉後,和大哥張雲峰一起用油布把車上的烤煙蓋住,然後發動拖拉機出發。

張媽也早早起了床,她在廚房裡把剩下的幾個米餃熱了,聽見車子發動的聲音,跑出來把米餃遞給張雲起,嘮叨說:「開慢點,注意安全,米餃路上餓了吃。」

張雲起沒接:「留給小小和春蘭吃。」

拖拉機一路開出了雲溪村,淩晨五點的天空還是霧蒙蒙的,但張雲起依稀能看到村口站著一個皮膚黝黑、頭發斑白的婦女,正遠遠的看著他,像燈塔一樣。

不亮,卻溫暖。

******


設定
字型格式: 字型顏色: 字型大小: 背景顏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