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書吧
  1. 69書吧
  2. 都市
  3. 回檔少年時
  4. 第390章 重擊(看過原稿的勿訂!!)
設定

第390章 重擊(看過原稿的勿訂!!)(1 / 1)


我國的房改政策是1998年正式出台的。

為了提高人均住房麵積,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以應對金融危機,當年,出台了《住房商品化取代福利分房製度》。這一政策為住房實物分配製度畫上了終止符,開始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對於商業地產和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意義是深遠的。

然而,真正推動中國的商業地產和房地產行業迎來爆發式發展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政策,是分稅製改革政策。

90年代,在分稅製改革之前,許多地方在財政包乾製下過得是很舒服的,但問題是上麵財政預算收入占總收入比重越來越低,沒有足夠的財力,就不利於推進改革,更不要說縮小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差異,以及義務教育的基本保障。

基於這一背景,94年推出了分稅製改革。

這一下子上麵有錢了,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那就是地方窮了,導致事權和財權不匹配,地方上事兒多了,辦事兒的錢卻少了。

這樣子下去也不行。

俗話說手裡沒把米,叫雞都不來。

地方需要收入來推動大規模基礎建設,因此,為了努力增加稅收規模,地方圍繞土地出讓和開發,開辟了「土地財政」。

土地財政的誕生,意味著在最核心的財權層麵上,奠定商業地產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的核心基礎。

分稅製改革政策是1994年推出的。

那一年,被稱之為中國商業地產元年。

當然,早在94年以前,就有膽識過人的草莽紮進這一行業裡遇雨化龍。

1993年的春天,有一個在後世問鼎首富的北方男人,通過他的老板向銀行貸款2000萬元,然後用這2000萬元貸款收購了一家國營鐵絲廠,那個男人注冊的一家房地產公司因此而成功的拿到了鐵絲廠200畝土地紅線圖,他的公司再拿這200畝土地紅線圖,向銀行貸款2000萬元,搞商業地產和房地產開發。

這樣的套路,早在1992年就開始在中國大地上上演了。

隻是那時候懂得這類套路的人,多是在商業領域出類拔萃的人物。

高山算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物嗎?

在江川這塊地界上,他應該是算的。

至少在商業地產領域,他采取同樣的高槓杆模式,聲名鵲起於江川。

90年代中期,江川這樣的三線城市,房地產還不大行,但商業地產領域已經具備了較好的發展空間,北門街商業城、鳳凰台娛樂中心、福來森大酒店等等均由高山的凰城集團進行操盤開發的。這些項目有兩個核心特點,一是極高的槓杆,二是一路砸錢開道,打通後續土地購買各類手續和相關商業建設活動。

這些年裡,高山也算是順風順水。

然而,紅星電子廠和時代商業巷這兩個聯動配套的大型商業地產項目,讓他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滑鐵盧。

當初為了這兩個項目,高山向銀行貸了巨額資金,其中單紅星電子這一項目,光前期投入土地出讓金就達千萬元,而且是一路砸錢開道,讓各路關卡神仙洞門大開。

然而,兩年多下來,因為市國投的橫插一腳,且不說時代商業巷項目,凰城集團連紅星電子的地皮都還沒有到手,資金鏈麵臨巨大壓力,財務風險確實在日益增長。

眼下,真正讓高山和他的凰城集團進退維穀的是,市國投的設立,導致他不能再走原有的商業模式,不能聯合空殼外企從國營企業破產重組入手,避開招拍掛,以一定的出資補償換取各類政策性扶持。

更為要命的是,市國投控製住下麵的國營企業之後,已經不再輕易出售市中心的優質地皮,取而代之的是利用優質地皮和廠區,進行承包經營,探索發展各類專業經營市場。

如此一來,當初凰城集團能夠取得成功的商業模式似乎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楊家榮已經在事實上對他高山進行趕盡殺絕。

眼下兩個核心項目卡在手裡,但錢已經砸進去了,兩年下來,融資息費是驚人的,新的項目卻又拿不下來。從流動性角度來看,凰城集團也已經麵臨嚴峻挑戰!

然而,時移世易,天無絕人之路。

江川之前的國營企業改製采取的都是直接破產重組或者股份化改製、私企收購等模式,這裡麵會有巨大的利益空間。

楊家榮卻要成立市國投控製市內國營企業,再對瀕臨破產的企業進行改造,眼下隨著市國投的手越伸越長,不斷控製市內的國營企業,已經動了太多人的蛋糕。

袁慶森和楊家榮的關係很僵。

兩人之間的結構性矛盾由來已久。

但在1995年的暮春,悄無聲息地來到白熱化階段。

然而,對於身陷囫圇的高山和他的凰城集團而言,這叫什麼?

一線生機!

他很清楚,雖然凰城集團和森海集團圍繞紅星電子那塊地在打官司,但隻要背後的市國投擋在他麵前,他再想要拿下紅星電子已經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那場官司已經變成了一場結果遙遙無期的拉鋸戰。現在趙建強擺明了是要把他活生生拖死。所以,他現在隻有緊跟袁慶森,才能順利拿下紅星電子和時代商業巷項目,凰城集團眼下這糟糕的局麵也就還有回轉的餘地。

在這樣的情形下,張雲起,這個作為「江川模式」的實際策劃人和堅定執行者,能有好果子吃嗎?

高山對張雲起沒意見。

他一直很欣賞這個年輕人。

說到底,他高山緊跟著袁慶森,而張雲起選擇了楊家榮,結果就隻能是這樣。

在他的謀劃下,這些時日,對張雲起、聯盛集團、「江川模式」的抨擊如海嘯般席卷了江川城。效果也是叫人滿意的。

眼下隨著霍建忠出事,時局已越發明朗。

張雲起和霍建忠在當初聯盛0元收購龍景園罐頭廠的一事上,雖然做的誇張,但高山確實也很遺憾沒有找到兩人有什麼勾連的證據,但是現在已經不再重要了,張雲起已經被帶走了。在江川這塊地界上,很多事情都可以人為坐實。

高山清楚眼下距離勝利隻剩最後一步。

楊家榮這一步。

隻要楊家榮XX,江川的國營改製思路立時改弦更張。

然而,這一步卻是最難的。

江川不會有人能夠做到這點。

楊家榮的資料他高山可以收集,呈遞給袁慶森,但能夠決定楊家榮命運的人,不是袁慶森,而是在上麵。

這就要看袁慶森的了。

眼下,高山已經做到他能夠做的一切,他隻需要等待,也隻能等待。

當然,等待的過程中,他也在注視著聯盛集團近來的異動,但聯盛集團的那些自證清白的聲明在他看來已經不重要了。輿論的大勢已經形成,後麵的事情也就是順水推舟了。

高山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背著手,眺望遠方,躊躇滿誌地想著這些。

這裡是錦茂大廈最高層,視野極佳。

窗外,淅淅瀝瀝下了許多天的雨這時候也停了;遠端,忽然飄起來一縷陽光,洞穿烏雲籠罩的蒼穹,透過落地窗灑在了辦公室裡,一片金黃色。

古香古色的辦公室裡,正響著悠揚的戲曲聲:「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

「哆!哆!哆!」

這時候,背後忽然響起敲門聲。

高山坐回紅木辦公桌前,道:「進來。」

門打開,進來的是他的女秘書徐芸。

徐芸長得不算漂亮,卻是一個穩重的高學歷知性女人,深得高山器重,隻是這時候她的神色卻有幾分莫名憂慮:「高總,出事了。」

高山皺眉:「什麼?」

徐芸說道:「剛剛接到消息,農行江川支行向法院申請,凍結我們在銀行裡的資金。」

高山「啪」地一巴掌拍在辦公桌上,震怒:「他們這是要乾什麼!」

他反應極其迅速,意識到農行開了這個口子,其他銀行、供應商可能聞風而動,進而造成恐慌,給凰城集團極為脆弱的資金鏈重重一擊!

******


設定
字型格式: 字型顏色: 字型大小: 背景顏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