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書吧
  1. 69書吧
  2. 其他
  3. 大明鶴來堂佚案錄
  4. 第四十二章 雲水風度
設定

第四十二章 雲水風度(1 / 1)


孟大郎目光一縮,隨即神色如常,道:「難為公子爺還記得幾天前的話,村裡老人說那一片湖川邪得很,仿佛能吞東西,從前時常有雞鴨貓狗走到那裡就不見了,甚至還走失了好幾個閒漢,所以咱們翠華村的人基本不往那地界去,久而久之,多有不知道那地方的。」

小才不解道「黎家,為何敢住在哪裡?」

孟大郎莫測高深地一笑:「黎大人是有大氣運的人,也隻有他們家才鎮得住那股邪氣,像咱們這些普通人,還是少碰為妙,若不是我爹叫我送禮,又帶著幾個莊丁,我可不敢貿然上門。」

不料孟大郎說出這番話來,依王恆所見,孟大郎算是個厚道人,不至於無緣無故瞎扯淡,況且他對於王氏兄弟殷勤得很。

牛車緩緩前行,較之馬車騾車都要沉穩。

孟大郎又問起廣恆和尚命案的進展,縣衙對邱二郎是怎麼處理的。

王恆隻道衙門正在鞠審,想來下個月就能知道判決,到時候聚寶寺和翠華村邱家都會得到通知。

日漸西斜,牛車行至聚寶寺後山腳下,謝過孟大郎驅車相送之情,王恆與小才拾階而上。

塵囂盡洗,綠樹蔭濃,入山深處頓覺清涼愜意。

小才健步如飛,感慨道:「放在上個月,我都不敢想能上山不帶喘的。」

王恆揶揄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片刻功夫到達飛瀑前,蜿蜒繞行一圈,抬頭隻見觀瀑亭在望。

倆人朝前趕路,也不知從哪裡竄出兩名小沙彌,原來是悟法和悟定,雙手合十,口稱:「施主。」

「兩位小師傅,可是等我們有甚麼事?」王恆笑道。

悟法道:「小僧師兄弟現在跟著監寺師叔當差,監寺今日問起兩位施主,說數日不見你們倆人。」

小才道:「張先生讓你們來喊人來了?」

悟定忙道:「非也非也,是小僧閒得無事,自己來此望望野眼。」

想是兩位小沙彌怕張先生責怪小哥倆遊盪,因此來通風報信。

王恆問道:「張先生此刻在哪裡用功?」

悟法道:「小僧離開前,監寺正在藏經閣閱覽。」

張西如是一等一的書癡,不到點燈是不會歇的。

等到了王家弟兄,悟法和悟定也不望野眼了,便隨他倆一同回寺。

小才道「兩位小師傅方才在哪裡?怎得轉身就見你倆。」

悟定道:「非也非也,小僧就站在觀瀑亭中,遠遠就見施主從山下走來。」

王恆回頭縮回觀瀑亭細細打量,亭四周綠蔭環繞,向外可以清晰地看到山下,而山下的行人幾乎看不到亭中情形。

從飛瀑到達亭前,正好山回路轉,山坡上又廣植鬆柏,以至於從彎道轉身劈麵就到了亭子前。

王恆沉沉地想心事,不知不覺中眉關緊鎖。

小才欲言又止,見悟法和悟定跟在身後,便忍住默然不語。

踏進山門,正好見晉陽君李琣從藏經閣方向出來,與他招呼一聲,王恆道先去給張先生請個安,等會兒回到別院,還有話跟跟他說,李琣便拂衣而去。

山門徑直朝東不遠,藏經閣印入眼簾。

小沙彌悟明在底樓打坐,見眾人前來,便道張先生獨自在藏經閣三樓看書,王恆與小才踢踢踏踏上樓梯,悟法悟定留在樓下與悟明在一處。

藏經閣三樓光線昏暗,張西如端坐一方,正目不轉睛地讀經。

見兩位少年上樓,張西如揮手示意他們坐在兩側,自己恭恭敬敬翻閱完畢最後兩頁,將經卷放回原處,才說道:「今兒竹亭遣人給我送了封信,他在浙江吸納了許多生員加入興社,覺得已經到了在浙江開興社大會的時機,他準備在秀州鴛湖新建的別業裡做幾日東,讓我過去提振一下士氣,大樽,重光他們都要去鴛湖,我想仍舊是帶著你們小哥倆去,既是做書童,也能幫我料理一些庶務,你們看怎樣?」

吳竹亭和陳大樽與張西如文名並列為吳門三鳳,詩人文重光他們也曾在雲間結識過,不知他後來找到小翠寶沒有。

王恆略加思索,道:「假期已經過了十來天,咱們再去秀州,時間上來得及嗎?」

小才表明態度:「我是閒人,都聽七兄安排。」

張西如道:「咱們三日後下山,回到寓所,歇一晚,次日早上在龍江關碼頭上船,至多五六日就到秀州,在鴛湖別業盤桓個四五日,再買舟回南京,時間決計是足夠的,你們若是定下來,我這就帶口信給老張,讓他雇好四日後南下的客船。」

王恆深知南北交通不便,國子監監生回鄉超假個十天半個月也是常有之事,笑道:「那咱們也去領教領教鴛湖煙雨,聽說秀州的粽子是一絕,竹亭先生家的別業又是一絕。」

張西如也笑道:「竹亭家資富饒,他家的廚子是出名的好,咱們有口福了。」

王恆又道:「還有一件事要稟明,我同小才剛剛從山下翠華村回寺,正義堂同窗黎山民的父親黎大人明日壽誕,請我和小才去吃席,明日午前就去。」

「是那位威名赫赫的黎督師嗎?」張西如想得很周到:「你們上聚寶山的時候,沒帶多少行李,賀壽的禮品可有?」

小哥倆麵麵相覷,忘記了這茬,一時半會兒,真找不到合適的禮物。

張西如稍加思考,道:「這樣吧,我替你們寫一幅字兒,再讓香積廚的和尚明日早上做二十個壽桃,也算過得去了。」

筆墨紙硯都是現成的,張西如寫了個橫幅,並沒有別出心裁,套用的吉祥話「雲水風度,鬆柏氣節」。

小才一邊收起橫幅,不經意道:「張先生,前幾日在聚寶寺做法事的劉太太,跟黎家是表親,我聽黎山民叫她許嬢嬢,劉太太原來娘家姓許呀。」

說起那位美貌的未亡人,張西如的臉色竟有些訕訕,頷首道:「樂娘的娘家,好像是姓許。」

小才道:「劉太太明日也要去黎府拜壽。」

張先生支吾了幾聲,朝樓下喊悟明上來,吩咐他去香積廚讓廚工明日早上做二十個壽桃,放好籃子裡給王氏兄弟。

晚飯的鍾聲響起,王恆與小才推說在別院用齋,便辭了張先生下樓去。


設定
字型格式: 字型顏色: 字型大小: 背景顏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