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爺子想要求一個心安,是求不到了。
好在他的心也不算不安。
大爭之世,誰都無法獨善其身,郭老爺子默認了當下的局勢。
議事結束後,郭老爺子便帶著家族元老返回北方,並不打算橫渡虛空,而是乘坐馬車,一路走馬觀花,已經很多年不曾好好在大地上走動過了。
宇文君和景佩瑤兩人走在郭老爺子兩邊,親自相送這位老爺子。
郭盛和則跟在後麵,想起即將擁有自己的郭家軍,心中仍在暗爽中。
橫龍山壯麗磅礴,世人皆知,早些年便有許多宗門想要在橫龍山修建祠堂殿宇,因種種原因未能如願。
郭老爺子昔日也曾有過此類想法,未能付出行動,根基在北方,他到了橫龍山這道分界嶺也不知該如何生活,不可否認,這裡確為風水寶地。
笑道:「其實我家這小崽子一開始想要來恆昌宗,我就知曉事情不簡單,他雖是全才,卻無一技之長,且有一顆好戰之心。」
「有些事的苗頭,其實從一開始就能看得出來,卻往往到了最後才會知曉。」
宇文君嘴角上揚,輕聲安撫道:「也不是我藏得深,誰也不知往後如何,昔日在白鹿書院時,也曾想過我會做這麼多事。」
「好在,大體上還算是順心意。」
郭老爺子慈愛笑道:「我家小崽子以後就交給你了,我不要你的承諾,他若有所不懂的地方,還請你多多指點迷津,有時候我說的話並不好使。」
宇文君回頭看了眼郭盛和,郭盛和眯著眼睛吐了吐舌頭,也沒敢說一句硬氣話。
老爺子忽然笑了笑,無人知曉他為何發笑,可能隻是無緣無故的笑了笑。
「好了,就送到這裡吧,成婚後便要好好過日子,你接下來也會更加忙碌。」郭老爺子平和言道。
宇文君從容道:「不打緊的,我還可以多送你一會兒。」
郭老爺子實話實說道:「我想一個人走一走。」
宇文君,景佩瑤停下腳步,對著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微鞠一躬。
郭盛和沒有跟上去,他知道爺爺想要自己一個人待會兒,就絕對不願被多做打擾,老人家總是會有諸多謹慎的思考。
上了馬車後,老爺子打開了窗簾,看著眼前的風景飄然而過。
身旁做著一位家族元老,名曰郭越,雖白發蒼蒼,卻氣血旺盛,麵色紅潤,猶如一個閒散又武功高強的富家翁。
郭越輕聲道:「大體上我們倒是了解了,成立一路郭家軍也是好事,家族底蘊更加深厚,不過有一事還未交代清楚。」
郭老爺子笑問道:「何事啊?」
郭越言道:「內閣成員究竟都有些誰,而今恆昌宗雖說人才濟濟,可具備治國理政才能的人,並不是很多,而今的內閣全指望井寒清這位姑娘家挑大梁。」
他還想要繼續說下去。
老爺子也沒多看他一眼,冷淡的說了一句:「閉嘴。」
郭越臉色略有羞愧的低下了頭,不再多言。
有些距離,無需別人明示或是暗示,都要刻意保持。
郭氏家族成心在恆昌宗內閣安插一位成員,以郭氏家族對恆昌宗的貢獻而言絕非難事,隻是那樣做了,風骨就會缺斤少兩。
也會被那位年輕的八顧之首記在心裡。
長遠來看,絕非好事。
恆昌宗壯大至今時今日,算是在預料之外情理之中,老爺子也不過是順勢而為,絕不會有任何貪功之舉。
宇文君,景佩瑤,郭盛和一行人緩步返回恆昌宗。
一路上有說有笑,輕鬆和睦。
宇文君輕語道:「我將選拔內閣成員,還得勞煩你一次,給我一份具體的名單。」
郭盛和略有詫異道:「難道不是通過考核進入內閣之中嗎?」
宇文君笑了笑,言道:「我所設下的考核內容,未必會有人通過,反之,你給我一份名單,也能讓我的心裡更有定數一些。」
郭盛和反問道:「這麼重要的事,為何不通過井寒清之手?」
宇文君徐徐說道:「井寒清內政能力著實出色,對得起八顧之名,其外政能力也在中上水準,但有一點她不如你。」
郭盛和狐疑問道:「哪一點?」
就才能一事,郭盛和略強於井寒清,可具體用處並不如井寒清那般實用。
宇文君微笑道:「對人性的把握她不如你。」
郭盛和臉色未變,眸光閃過一道精芒,當即心領神會。
「我給你一份具體的名單,人數大致在十位左右,這些人的才能具體有多少我還未來得及仔細試探,交由你來定奪。」郭盛和應道。
宇文君點了點頭,當下而言,內閣成員具體都有誰,絕非大事,長遠來看,內閣成員則決定著恆昌宗未來的百年大計。
此事成了當下的重中之重。
返回恆昌宗後,郭盛和便去了高誌那裡,兩人要一同擬定參與內閣考核的名單,此事乾係重大,郭盛和需要高誌的建言。
宇文君則和景佩瑤來到書房裡,大婚結束後,兩人都如釋重負。
蒲維清也曾在現場險些落淚,秋清倒是從頭到尾一臉笑意。
案台上,擺放著諸多卷宗,均是井寒清已閱過的。
宇文君言道:「郭盛和送來的名單,每一個人的才能都已具體的流露過,大致沒有任何問題,隻是這考核內容,依你之見,該如何?」
景佩瑤未多做思考,正襟坐在椅子上,脫口而出道:「可參考八顧之宴的文試。」
「恆昌宗治下疆域,而今戶數已過十萬,人口已過五十萬,除卻原本建設恆昌宗的苦力匠人,後來者都是以商賈之流的投機者為主。」
「但邊緣地帶,仍有不少窮苦之家,且有些貧苦之家情況一言難盡。」
「家中四口人,夫妻兩人,臥床不起的老人一位,以及一位在恆昌書院求學的寒門稚子。」
「日子雖有盼頭,可妻子苦於照顧家中臥床不起的老人,心情煩悶,家中諸多農務,無法親力親為,丈夫無法得到妻子的第一幫扶,亦是苦不堪言。」
「有許多可掙錢的事,卻又抽不開身。」
「老人,便成了最大的拖累,常言道百善孝為先,原心不原跡,原跡貧家無孝子。」
「此類事宜,雖上不了台麵,且被多數人下意識忽略,但實則每一個人心裡都有一本明明白白的賬。」
「這樣的老人,究竟是贍養到最後,還是殺之,這樣的考核內容很是適合此次挑選內閣成員的章程。」
「忠孝之間如何抉擇,良心與利益如何抉擇,是舍小家顧大家,還是求問心無愧,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越是難以下手的事,便越是考驗一個人的器格。」
宇文君單手托腮,看著案台對麵的景佩瑤,正襟危坐的小模樣還真是惹人憐愛,看著看著,便一不小心龍抬頭了。
盡可能維持理智,控製體內真元流轉,柔聲笑道:「夫人不愧是院長大人親自培養成才的,這番見識,確實不俗。」
景佩瑤眸光清澈靈動,嘴角微微上揚,眼神耐人尋味道:「正經事前,你最好正經一些。」
宇文君連忙故作正襟危坐,深呼吸一口氣道:「夫人說的極是。」
景佩瑤含蓄道:「不知宗主大人有何高見?」
宇文君道:「就依夫人之見,論才能,郭盛和所能看重的人,才能都不差,隻是並未親自上陣實戰過,隻能通過這些不好拿捏的事,來判斷他們的器格。」
微微動念,良久後武宓來了。
進入書房後,武宓瞥了一眼這對新人,神色端莊,當是為了正經事而如此。
「何事?」武宓問道。
宇文君言道:「已訂好內閣的考核內容,從兩難之事下手,如拖累家庭的老人究竟是殺還是不殺,亦或是嗜賭成性的獨子留還是不留?」
「家中缺財,女兒賣還是不賣。」
「以盤龍之力,搜尋符合以上症狀的門戶。」
武宓嗯了一聲,補充了一句道:「這等考核內容倒也實用,隻是內閣初期成立,當真不考慮直接略去這些過程,以你的能力觀字識人當是不能。」
「再者當下恆昌宗內雖以武將居多,文臣稍弱,可成心挑挑選選,總還是有那麼些可堪重用的人。」
此言不虛,恆昌宗四位八顧聚集,對於年輕一代的讀書人與武夫是極大的鼓舞激勵,雖有不少才子來到恆昌宗投機,但也有被八顧之名吸引而來的正人君子,且這類人數量並不少。
不說宇文君親自出麵,便是以張本初當下的慧眼,亦能甄別出可用之人與無用之人。
武宓覺得這過程著實繁瑣了一些。
「而且當下消息已經放出,宗內不少謀士門客,可都翹首以盼呢。」武宓又補充了一句。
宇文君老神在在道:「郭盛和會給我一份具體的名單,他能給我名單,就自然能有辦法堵住悠悠眾口。」
「你所言不虛,內閣成員的考核也無需搞的過於繁瑣。」
「能進入內閣的人隻有五位名額,參與這一次考核的人,至少有十人,總得有一個具體的章程,來堵住落選者的嘴。」
「恆昌宗當下謀士文人不下於三百,上得了台麵的人不下於一百,總不能將這一百人挨個挨個的檢驗成色如何。」
「觀字識人是最快的辦法,可哪有一個具體的事情能將他們的器格體現的更仔細一些。」
「可初次選拔內閣成員,必須要鄭重一些,更能增添份量,等到了往後,或是通過具體功績挑選,或是觀字識人,皆宜。」
武宓默默點頭,應道:「我會盡快挑選出符合考核內容的門戶。」
宇文君道:「最好復雜一些,可讓人徹底陷入兩難的那種。」
武宓會心一笑道:「知曉了。」
距離恆昌殿大約二十裡處的後山裡,有一條寬約三丈的河流,河水清澈卻沒見底,水中亦有不少魚兒,都是體積不大的柳根魚,或者品相古怪的蟒魚。
此類魚作為食材,上不了大場麵,有點狗肉上不了正席的傾向。
可不妨礙其味道鮮美,口感上佳,野炊之中可入上流。
郭盛和與高誌兩人在這裡垂釣,兩人的籮筐裡的魚加起來已超過五十之數,足以熬煮一鍋魚湯了。
「宇文君將參與內閣考核的人員交由我來決定,心中雖有定數,但還是找你商議一下。」
「我不知道此時此刻盤龍的諜子是否知道我們在這裡釣魚,還是不知道。」郭盛和倍感無奈道。
這麼紮手的事情,為何要讓自己來決定。
高誌眉頭微皺道:「也許隻是一時興起,並無試探之意,再者,恆昌宗的人才多數都出自於北方,南人甚少。」
「過來過去,都是我們認識的那些人。」
「多數人的學問深淺,我們都是知根知底的。」
「交由你來做這件事,或許僅是信任。」
魚漂晃動,郭盛和微微用力,一條三寸長的蟒魚被甩到了籮筐裡,是這會兒釣來最大的一條蟒魚。
郭盛和言道:「我也覺得是這樣,或許是即將建立郭家軍,再加上當下製度完善,我心中有些飄忽不定,如今的恆昌宗已算是一個廟堂。」
「可能真的是我想多了。」
高誌道:「我這裡已有了人選。」
郭盛和道:「說出來聽聽。」
高誌慢悠悠的說道:「文玉,劉淳,段平,孫立堯,嚴奮,張瑾,尤常,孟懷,葉春年,丁峰。」
「不多不少,正好十人。」
皇都驚變以前,郭盛和與高誌在北方本還招攬了部分人才,許多事還沒得及詳議,便匆匆散了,驚變之後,有一部分權衡利弊,並未加入恆昌宗,選擇投靠其餘的世家,亦或是成為廟堂之上某些大佬的門客。
高誌所說的這十人,近乎就是當下文臣中最為能乾的十人了。
郭盛和道:「和我心中所想一樣,其實宇文君大概能猜到我們會選擇這十人。」
高誌補充道:「也許是刻意來一出心有靈犀呢?」
郭盛和笑了笑道:「不排除這個可能。」
「話又說回來,最後能進入內閣的人,也未必能在內閣裡不動如山旱澇保收,當出現了更優秀的人,肯定是要更換的。」
「大爭將至,文臣可以拉幫結派徇私舞弊的空間是越來越小,都以武將為主了。」
高誌默默點頭,忽然說道:「成立郭家軍既是為了安撫郭氏家族,也是為了滿足於你,你厥功甚偉,這些都是應該的。」
「而成立橫龍鐵騎,是為了讓你心裡沒那麼負擔,恰好我是七律之一,也擔得起橫龍大帥的名號。」
「說起來,他早就想到了。」
「恆昌書院仍在緩慢的建設之中,隻是進展沒以往那麼快速。」
「我們也很幸運,初期安撫寒門,往後又要參與大爭,無論哪件事,我們往後都可名垂青史,不負才華。」
郭盛和笑意盈盈,魚漂再次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