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談判的氣氛急轉直下。
\n
張雲起的這番話,讓劉今石的臉色變得格外難看。他甚至是認為張雲起有幾分威脅的意味。
\n
要知道,在20世紀90年代的VCD影碟機行業當中,索尼與飛利浦作為全球消費電子兩大巨頭,不僅僅是技術標準的聯合主導者,同樣也是核心元器件市場的最直接競爭者。在中國VCD影碟機產業領域,兩家巨頭激烈復雜的合作與競爭關係,深刻影響了整個行業的格局。
\n
在合作方麵,飛利浦和索尼是CD和VCD技術標準的合作開發者,DVD技術崛起之後,飛利浦與索尼又再次聯手主導了新技術標準。兩家巨頭主要是通過專利交叉授權合作形成技術壟斷,壓製中國企業的自主研發!自從1995年後,中國VCD廠商每生產一台影碟機,就需要向飛利浦、索尼等支付約5到15美元的專利費,這導致一直到90年代末,中國仍然沒能實現機芯或解碼芯片的完全自主化。
\n
在競爭層麵,二者對中國廠商采取差異化策略,飛利浦的策略更傾向於通過大規模供應機芯(如CDM-12係列)占領市場,索尼則是利用技術授權費鞏固話語權,通過捆綁解碼芯片與光學組件(如伺服控製、解碼算法)等來提高客戶粘性。
\n
前世雙方在對愛多、新科和步步高等大廠的大額訂單爭奪上,競爭十分之激烈,從1996年開始,為了擊垮競爭對手搶奪中國市場的份額,形成壟斷地位,雙方給大廠開出來的價碼十分豐盛,這讓備受壓製的中國影碟機廠商有了一定的議價空間。
\n
對此劉今石是有一定的心理準備的。
\n
愛華電子不可能不利用索尼這塊可以打他七寸的籌碼,而索尼也不可能放棄愛華電子這塊肥肉。隻是眼下還是影碟機發展的初期,索尼這麼乾,吃相實在是過於難看了一點!VCD影碟機機芯技術支持這一條,讓他在會議室裡如坐針氈!
\n
但不管怎麼說,眼下麵對虎口奪食的索尼,左右逢源的張雲起,劉今石意識到他好像也沒什麼退路。
\n
核心原因有兩點。
\n
一方麵是去年年底,飛利浦和愛華電子達成首次合作,三個月內愛華電子共采購了飛利浦CDM12係列二十萬套機芯,一舉解決了飛利浦的機芯庫存問題,並且成為飛利浦最大的影碟機核心元器件采購商,眼下愛華電子的訂單已經占據了飛利浦機芯在華總體銷售份額的80%!毫不誇張的說,張雲起就是他劉今石的財神爺。
\n
這也引起了飛利浦總部的高度重視。
\n
第二方麵的原因則是飛利浦要對上海元器件生產基地擴產,擴產自然是他對中國影碟機市場的高度看好,向飛利浦荷蘭總部提請的,但市場是動態的,變幻莫測的,他作為飛利浦中國元器件生產基地的總經理,對中國影碟機產業的關注與研究程度,確實是旁人無法想象的。然而,不管飛利浦和他劉今石多麼重視中國影碟機產業,都很清楚變化才是市場永恆的主題,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明天的市場走勢,他自然也不可能預料到影碟機整機組裝產能會在九六年中和年末的突然暴漲導致機芯斷貨。
\n
在商業領域,如何從市場巨大的不確定當中找到確定性,這點至關重要,而對劉今石來說,和大型采購商深度綁定就是最重要的確定性!
\n
拿下愛華電子的這筆超級大單,他就可以確定飛利浦生產基地至少能夠擴大四倍產能,並且覆蓋全年度銷售目標,無虞庫存擠壓和資金鏈的問題,最重要的是,一旦拿下這筆中國乃至全球VCD影碟機市場最大的訂單,與愛華電子達成深度合作,那麼在近一年裡,飛利浦在中國VCD影碟機核心元器件供應領域都會是絕對的統治地位!形成巨大的品牌效應。
\n
基於這些原因,這筆訂單無比重要。
\n
至少對於劉今石而言,它的價值甚至超出了訂單本身!
\n
對此,在劉今石來江川之前,為了能夠與張雲起達成合作,飛利浦總部在供貨價和專利費等方麵給他開了很大的口子,他可以在和張雲起談判的時候見機行事。
\n
但眼下張雲起提出來的合作條件極為苛刻,已經涉及到核心技術環節,超出了他的權限,可是他又必須拿出比索尼更誘人的籌碼才能挽回局麵!
\n
劉今石陷入了極大的被動當中。
\n
他斟酌了很久,一時間沒有足夠好的應對策略,最後還是平復心情,不動聲色地說道:「還是那句話,在商言商,張總,索尼有索尼的市場營銷策略,飛利浦也一定會堅守自己的市場運作底線。」
\n
張雲起明白了劉今石的意思,點頭,隨後抬手看了眼時間,說道:「剛好中午了,劉總,我們一起吃個便飯吧。」
\n
劉今石看了張雲起一眼,有些艱難的點了點頭:「行。」
\n
會議到此結束。
\n
張雲起和劉今石離開辦公樓。
\n
一行人穿過大樓下的櫻花林,正是陽春三月的時節,氣溫宜人,櫻花燦漫,嶄新的生產基地映掩在綠植裡,處處生機勃發,空氣清新,美中不足的是眼下雙方談判幾乎破裂,大家絲毫感受不到愉悅的氣氛,反而有幾分尷尬和沉悶的味道。
\n
張雲起給劉今石遞了一根煙,主動打破沉默:「劉總是什麼時候回國的?」
\n
劉今石點了煙,抽了一口道:「之前我一直在飛利浦荷蘭總部工作,前年才調回上海分部,主導VCD影碟機項目。」
\n
張雲起笑道:「回國也有兩年了,對國內的營商環境感覺怎麼樣?」
\n
劉今石想了想,說道:「中國現在最大的優勢在於廣闊巨大的市場前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則是勤奮努力、專業且價格低廉的工人。至於不好的地方,應該是市場化程度低吧,限製比較多,在我看來,像三星這種搞VCD影碟機整機輸入國內的外資巨頭,雖然他們在技術和品牌上有優勢,但受限於政策、成本和市場策略,所以未來不可能主導中國VCD影碟機市場,也絕不可能是愛華電子這些擁有雄厚資本、地方背景以及足夠了解國內市場的企業的對手。」
\n
張雲起笑了笑:「希望如劉總所言。」
\n
其實他感覺劉今石確實有兩把刷子,能夠洞悉到中國VCD影碟機整機銷售市場的大趨勢,在這一領域,前世三星等外企也確實被本土廠商打的滿地找牙,這可能也是劉今石把經營重心投入到影碟機元器件供應鏈這一領域的重要原因。
\n
張雲起又說道:「劉總似乎對國內的市場化方麵的問題有很多想法,比如說?」
\n
劉今石笑了笑,經過一番閒聊,似乎讓他情緒恢復了許多,說道:「比如對資企的準入采取嚴格管控,必須設立合資公司,其次是進口配額和高關稅,一台VCD影碟機整機進口麵臨40%的關稅。還有盜版與專利方麵的問題,各種盜版軟硬件在市場上泛濫,導致外企依賴硬件銷售的利潤被極大壓縮,而本土企業更擅長利用低價策略競爭市場,更不要說外企在渠道控製方麵的劣勢。總而言之,眼下國內為了發展自己的本土企業,在這些方麵基本是放任不管的態度,卻極力壓製外企,樹立各種壁壘,這又談何開放,談何自由化市場,談何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呢?」
\n
張雲起想了想,又點了點頭。
\n
眼下全球化經濟浪潮如火如荼,支持自由經濟貿易的概念和理論幾乎算是當前至2018年的經濟學中最強有力的底層經濟運行邏輯,洋墨水灌了不少的劉今石,有這樣的理念不足為奇,更不要說,作為深度參與到中國VCD影碟機產業鏈的外企高管,他確實實打實的麵臨這些困境和利益糾葛,從純市場化經濟的角度來看,飛利浦等外資也確實沒有享受到平等的市場競爭待遇。
\n
然而,如果要從更高緯度來看市場經濟這個問題,那麼張雲起毫無疑問的認為,經濟發展的問題從來就不是純經濟的問題,也從來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和規律,它是連續性的社會性行為,中國經濟的現在以及未來,走的都不會是劉今石所期望的那套路子。
\n
張雲起笑著說道:「劉總你這麼說也沒什麼問題,這種漸進性改革中的各種緩沖機製,確實會拖低效率,導致資源錯配,對外企不是很友好,但劉總是否認可這樣的一個觀點,市場化改革開放的核心目的,就是把農業大國變成一個工業大國?」
\n
劉今石點頭:「這是自然。」
\n
張雲起說道:「劉總雖然在外國待了很多年,但也是拿著中國護照的人,應該知道我們國家的農村人口還有8.6億,賬麵人均年收入僅僅隻有1478元。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個製造業能力很差的農業窮國,怎麼把這些農民變成職業工人,一定是工業化最核心的一環!這個不僅僅是工作的轉變,更是思想觀念和生活習慣的徹底轉變。但是這個轉變不會自動發生,需要學習和培訓,而這種學習和培訓隻能在工廠中完成,比如在80年代興起的鄉鎮企業。」
\n
劉今石覺得張雲起從社會人力資源角度看待市場化改革的觀點很新穎,但他不認可張雲起提到的鄉鎮企業,想了想後,接話說道:「據我所知,短短不到十年時間,國內的鄉鎮企業倒了七成以上。為什麼倒閉?統一的國內大市場沒有形成,競爭無序,都在各地方的扶持下重復建設各種小工廠,生產效率和技術水平極其低下,導致了大量國有或者集體資產流失。」
\n
張雲起點點頭說道:「劉總顯然對國內經濟發展有過比較深的了解,這個看法我完全認可,代價確實是慘痛的,但是至少有一點我們無法否認,鄉鎮企業教會了八千萬農民操作注塑機。」
\n
劉今石怔了怔。
\n
張雲起伸手指向不遠處的成品倉庫,那裡有正在裝車的愛華電子VCD影碟機:「就像你現在看到的,這些VCD影碟機紙箱來自前紫雲鎮辦印刷廠,螺絲產自三水村辦五金廠,如果沒有這些鄉鎮企業,這些工人100%還在地裡種水稻,如果沒有這些鄉鎮企業培育的工人,那我們的產業鏈又怎麼可能以低成本快速形成,產生聚集規模效應呢?」
\n
張雲起又說道:「雖說那些鄉鎮企業大多數都倒閉了,造成了巨大的試錯成本,但我依然認為它們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居功至偉。原因很簡單,自古以來,中國都是城鄉二元化結構,要打破這種底層結構何其之難?但正是這種『離土不離鄉』的鄉鎮工廠,讓數以億計的農民熟悉了工業和工廠,培養了大量專業工人,推動他們以極其低廉的價格流向城市和工廠。某種層麵上來講,這種方式的底層邏輯極其殘忍,是農產品剪刀差的變種!但作為一個深度參與到中國電子產業的市場投機者,我無法否認我正在享受這種殘忍的紅利,無法否認這是我這個生產基地在短短半年時間內能夠上馬生產的原因。同樣的,劉總,你不能否認這是貴公司能夠落地中國,深度參與到中國電子產業供應鏈賺取數以億計美元的核心原因。」
\n
這番話讓劉今石沉思了很久,他說道:「深刻,很有見地。」
\n
「過獎了,劉總。」張雲起說道:「你一直強調市場經濟的純粹性和獨立性,這讓我想起前段時間在湘大上的一堂課,我們老師講了約瑟夫·熊彼特的《經濟發展理論》,那本書裡有這樣一句話:沒有什麼事情是純粹經濟的,其他維度永遠存在,且往往更為重要。」
\n
「張總覺得在中國電子工業經濟領域哪個維度最重要?」
\n
「那取決於你相信什麼。」
\n
「張總相信什麼?」
\n
「我相信中國會更好。」張雲起側頭看向劉今石:「當然,這種相信沒什麼專業根據,它源於司馬遷、杜甫、蘇軾,源於『一條大河波浪寬』,源於對中國億萬普通人民勤奮實乾的欽佩。它影響了我看待問題的角度和處理信息的方式,但我接受這種局限性,沒有改變的打算。」
\n
「張總的高度讓我汗顏,但為什麼會認為這種相信存在局限性?」
\n
「因為在現實層麵還有另一種相信。」
\n
「相信什麼?」
\n
「相信黃河會改道。」張雲起笑了笑:「畢竟,這片土地得先漫灌出沖積平原,才能長出外資追求的純自由化市場經濟。」
\n
******